交通运输类

交通运输类

首页>>学校介绍>>专业设置>>交通运输类

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量: 发表时间:2021/9/16 10:31:37 发表人:教务处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汽车运用与维修(700206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客货汽车使用、维护、修理、检测、维修接待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

1

汽车机械及电控系统维修

汽车维修工(四级)

汽车机修

2

汽车电器维修

汽车维修电工(四级)

汽车电器维修

3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车辆技术评估

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员(从业资格证)、车辆技术评估员(从业资格证)

汽车性能检测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引进第三方评价组织的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证书培训内容,实现“课证融通”。鼓励学生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3.吃苦耐劳,工作责任感强,工作执行力强。

4.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分析判断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积极的职业竞争和服务的意识。

6.具有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与节能环保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2.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空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钳工作业。

  4.掌握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知识,能识读汽车电路图,并能进行简单电器零部件的检测。

  5.能够阅读简单的汽车维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6.能进行汽车维护作业。

  7.能完成汽车发动机、手动变速器总成大修及部件检修。

  8.能完成汽车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9.能完成汽车车身电器系统、空调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0.能完成汽车发动机电器及控制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1.具有制订和实施简单维修作业方案的能力,能分析、排除车辆常见的简单故障。

  12.能对本人完成的维修作业内容进行维修质量检验和评价。

  13.能通过语言表达使客户清楚维修作业的目的和为客户提供用车建议;能通过语言或书面表达方式就工作任务与合作人员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

专业(技能)方向——汽车机修

  1.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机械维修的能力。

2.具备根据客户描述初步判断常见汽车发动机、底盘故障范围的能力。

  3.具备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查、维修的能力。

4.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总结和工作文件归档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汽车电器维修

1.掌握汽车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具备阅读复杂的汽车电路和实车线路查找的能力。

3.具备根据客户描述初步判断常见汽车电器故障范围的能力。

4.具备汽车电器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总结和工作文件归档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汽车性能检测

1.具备汽车性能和汽车检测的基本知识。

2.具备正确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并根据标准、规范和规程等对检测结果做出判定的能力。

3.具备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常见简单故障形成原因的能力,并能提供维修建议。

4.具备维护、调整汽车检测设备的能力。

5.具备汽车性能检测工作文件归档、评估和总结工作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本科:汽车服务工程

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企业行业专家、对口高职院校专家、学校专业建设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汽车运用与维修优质专业,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新机制,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制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系统构建并运行“一体双导三段四合”的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就是培养“德技双修、和谐发展”的人,要求企业和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培养。

“双导”,就是坚持“以对口升学为导向”和“以就业为导向”。“双导向”符合教育公平原则,呼应“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众对公平中职学校教育的殷殷期盼。“双导向”更加切合当前经济建设变化实际,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双导向”有利于增加中职学校吸引力,优化中职学校生源,引导普职合理分流。“双导向”切合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呼应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有利于顶层设计整体推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双导向”切合优秀中职学校发展实际,来源于优秀中职学校办学经验的积累与提炼。

“三段”,职业认识阶段(知岗)、职业培养阶段(随岗)、职业实践阶段(顶岗)。

“四合”,就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标准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岗位流程相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教育链、人才链属于教育侧、供给侧,产业链、创新链属于产业侧、需求侧,要求通过供给侧教育培养人才,更好地支撑需求侧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

九、课程结构体系

运作基于工作任务模式“四横三纵”课程体系。“四横三纵”课程体系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企业实践领域”四个领域组成(四横),同时嵌入“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发展能力”三个方面(三纵)。

由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以职业岗位调查为基础,确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与归纳,形成典型岗位,根据典型岗位梳理出典型工作过程,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分解出技术与能力,进一步梳理出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通过相关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集合,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将这些课程组合形成课程体系。

对基于工作任务模式“四横三纵”矩阵式课程体系的4大学习或实践领域进行解构与重构,并整合序化,形成若干个学习情境(主题学习单元),分别对学习情境进行情境细化,形成子学习情境(项目、任务单元)。

 

 

 

 

 

 

 

 

 

 

 

 

 

 

 

 

 

 


顶岗实习


十、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甘肃地理、甘肃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英语

依据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英语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36

2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204

3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36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重点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本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实例介绍了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并在每章后安排习题和上机实验。

64

5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36

6

公共艺术(音乐、美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欣赏音乐。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美术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欣赏美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2

7

职业道德与法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通过展示职业形象、注重职业礼仪、职业与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修养、宪法与人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社会公德、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培养中职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具备法律意识,做守法公民。

36

8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6

9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为载体,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追求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争取成功职业生涯的自信,增强提高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自觉性,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32

10

经济政治与社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社会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32

11

甘肃历史

让学生了解甘肃省的发展历史,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2

12

甘肃地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甘肃,了解甘肃的地理、地貌、矿产资源、风土人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甘肃省的概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加知识储备量。

32

13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24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本书分为电路基础、电工技术两个单元,共九章内容。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均安排“应知应会要点归纳”、“技能实训”和“复习与考工模拟”以巩固本章所学内容。

96



2

机械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96



3

机械制图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96



4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本书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两个单元,共十章内容。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均安排“应知应会要点归纳”、“技能实训”和“复习与考工模拟”以巩固本章所学内容。

96



5

汽车文化

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能简述汽车名人事迹,掌握汽车运动等相关知识,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和名车车标的相关知识

32



6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发动机

96



7

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

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结构、功用,掌握底盘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汽车底盘各总成

96



8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类型和主要零部件的作用,能正确使用、维护和就车检测空调系统;能排除空调系统简易故障

96



9

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

掌握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等发动机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控发动机供油、点火、进排气、控制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的零部件,能排除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简易故障

96



10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掌握汽车照明、仪表、中控门锁、天窗、喇叭、雨刮、安全气囊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正确运用汽车电路图、维修手册,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基本工具、设备,拆卸、检查、装配车身电气设备各总成部件

96



11

汽车维护保养

掌握汽车相关零部件的检查和调整方法,能完成汽车40 000 km以内的维护工作,能进行车轮换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汽车电气系统工作情况检查等车辆维护作业

90


2.专业(技能)方向课

(1)汽车机修

1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汽车电控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以及维修与检测设备、维修资料的使用方法等,能初步分析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综合故障,能够诊断与排除电控发动机和底盘的一般故障96

(2)汽车电器维修

2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了解燃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混合动力i气车的特点、类型;掌握常见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燃气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检修流程;能使用专用工具、设备检测燃气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96

3.综合实训

 


1

钳工技能

实训

掌握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量具,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各类刀具相关知识,能制作简单配合及镶嵌零件。

60



2

焊工技能实训

  了解气焊、电焊的安全操作知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管理电焊和气焊设备。掌握电焊、气焊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正确选用焊条、焊丝及熟悉焊接符号。?

60









4.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组织机构、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汽车维修生产的工作过程,掌握汽车维修生产中常用工具、量具、仪表和设备等的使用方法,进一步熟练操作技能,提高社会认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习企业在职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初步具有上岗工作的能力。

十一、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教材版本除规定的版本和特殊情况外一律采用高教版国家规划教材。

2.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6周,周学时一般为30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500学时左右。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l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说明: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教材版本

主编

学时

各学期学时分配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必修和限定选修)

语文

《语文》(础模块)上册、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

216

3

3

3

3

顶岗实习

2 


数学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下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广全

144

2

2

2

2



英语

《英语》(基础模块)学生用书第一册、第二册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陈琳

144

2

2

2

2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蒋乃平

36

2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越、张可君

36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伟

36



2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霁

36




2



甘肃历史

《甘肃历史》

甘肃人民出版社

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课程组(研究会)

36

2






甘肃地理

《甘肃地理》

甘肃人民出版社

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课程组(研究会)

36


2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五华 胡晓琛   周捷

36

1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office2010)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南岳

72

2

2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姚文杰

144

2

2

2

2

2


劳动教育




24

每学期安排6课时



小计

996

16

16

11

11

4 


占学分或课时比例(%)








专业技能课

专业核心课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柳燕君

96



6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祥

96


6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子基础与技能》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金华

96




6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绍敏

96

6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明辉

36

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单立新 王维先

96

6






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

《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占百春 徐兴振

96


6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永东

96



6 




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

《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俊山 张洪军

96




6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高路

96



5




汽车定期维护

《汽车定期维护(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

肖福文 庞志康

90




5



小计

1080

14

12

17

17

0


占学分或课时比例(%)








专业方向课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人民交通出版社

杨永先

108





8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人民交通出版社

陈社会

108





6


汽车检测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贤林

108





6


自动变速器检修

《自动变速器检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屠卫星






6


小计

540

0

0

0

0

26


占学分或课时比例(%)








综合实训

钳工

60








焊工


60







总计

1248

30

30

30

30

30

30



















十二、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具有代表性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以汽车机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的实际工作流程展开教学,贴近汽车运用与维修实际,“教、学、做”相结合,突出技能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中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工学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通过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合作的协议,建立专业教学专家咨询委员会,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工学结合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最佳途径。密切关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通过真正深化的校企合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补充和更新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并掌握相关技能。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要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制订本专业教学计划,配备师资、教材、教学资料和实训资源.制订校内实训课程管理规定,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方法》。加强教学过程性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依据专业核心课的标准评价教学水平。

十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考核工作,共同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以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组成的评价方案,分别构建“学生品德立体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学业立体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参与拓展活动立体多元”评价体系、“学生技能等级立体多元”评价体系、 “学生工学交替实践立体多元”评价体系、“学生顶岗实习立体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包括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三个方面的评价,权重可自行设计,各专项评价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分别为专业知识的评价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专业技能的评价主要采取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考核,以课程在企业生产实际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可以单人完成任务的方式考核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考核);关键能力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涉及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合作和创新等,涵盖出勤及仪容仪表、学习态度、计划可行性、工作态度与习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处理问题的及时性、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十四、实训实习环境

(一)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电工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新能源汽车实训室、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名称及数量见下表。

 

实训定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生均台套)

电工电子实训室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盒(可进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实验,短路和断路检查,二极管、三极管、继电器、LED检测,以及整流电路、放大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等实验)

1/5

汽车基础电路实验盒(可进行汽车起动系统、充电系统、点火系统、灯光系统、信号系统、刮水器系统、电动车窗系统、电动后视镜系统、手动空调系统等实验)

1/5

电磁学基础实验盒(可进行电磁铁和电磁感应、对置式互感、内置式互感、法拉第左手定则、旋转式法拉第左手定则、直流电动机模型、交流发电机带整流二极管等实验)

1/5

钳工实训室

工作台

1/2

台虎钳

1/1

钳工工具

1/1

通用量具

1/5

台式钻床

1/10

砂轮机

1/20

焊工实训室

气体保护焊焊机

4

电焊机

10

电焊设备

4

氧—乙炔焊焊机

10

焊接工作台

10

气体保护焊焊机

4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

汽车前置前驱传动系统解剖实物台架

1/40

汽车前置后驱传动系统解剖实物台架

1/40

各总成实物解剖教具

1/40

汽车前置前驱传动系统实训台架

1/8

汽车前置后驱传动系统实训台架

l/8

自动变速器实训台架

l/8

自动变速器总成

1/5

自动变速器实物解剖教具

l/20

机械转向系统及前桥实训台架

1/5

动力转向系统及前桥实训台架

1/5

电控动力转向示教实训台架

1/40

电控悬架示教实训台架

1/40

汽车制动系统(盘式制动器)实训台架

1/5 

汽车制动系统(鼓式制动器)实训台架

1/5

汽车ABS示教实训台架

1/40

汽车变速器举升机

1/40

轮胎扒胎机

1/20

轮胎动平衡机

1/20

汽车四轮定位仪

1/40

汽车底盘常用拆装工具

1/5

汽车底盘维修常用量具

1/5 

汽车电器实训室

 

汽车基础电器考核实训系统

4

全车电器实训系统

6

手动空调考核系统

1

自动空调实训考核系统

工具柜

4

零件车

4

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

1

车身电器实训台架

1/40

气车中控、防盗、电动后视镜、电动车窗示教台

l

汽车灯光信号仪表示教板

6

音响示教实训台架(板)

1/40 

安全气囊示教实训台架(板)

1/40 

倒车雷达示教实训台架(板)

1/40 

汽车巡航示教实训台架(板)

1/40

汽车电器维修常用工具

1/5

万用表

1/5

汽车用试灯

1/5 

汽车起动充电机

1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

电子电路基础实验系统

2

电动机及电路实验系统

2

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示教板

1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实验台

1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训台

1

汽车整车实训室

实训轿车(可共用)

4

汽车维修举升机

百斯巴特四轮定位仪

1

制冷剂回收、再生、充注机

1

轮胎充气机

4

轮胎扒胎机

1

轮胎动平衡机

1

压缩空气站及管路系统

1

尾气排气设施

1

汽车定期维护常用工、量具

1/5

 

(二)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应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具备实训场地,设备配置应能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现场教学和实训项目的开展,使学生有机会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

十五、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有良好的师德,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律,了解和关注汽车制造与检修行业动态与车辆技术发展方向,有汽车维修企业一般维修岗位工作经验或参加汽车维修生产实践的经历,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具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能力。   

聘请本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所聘人员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管理经验。

十六、人才培养方案特色说明

1.专业建设模式特色

本方案依据现场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制订。在方案制订过程中始终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通过对企业的岗位调研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由企业专家、教育教学专家、课程开发专家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建专业建设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并对工作项目进行任务分析,组合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模块,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该方案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培养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学生,为学生服务,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2.课程体系特色

本专业以项目教学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职业特色鲜明、行业特色突出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等。

(1)在思想教育.上自始至终强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劳动观教育,同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社会服务。

(2)在专业知识教育上,强调实用性、专业性,突出中职特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力争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做到基础够用、专长突出、技能娴熟。

(3)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核心专业课教学,注重时代性、实用性、开放性、科学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两课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及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4)实践教育是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实践教育:入学教育、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各类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实习、各类考证的培训等。

(5)对于核心课程,在计划编制中大多安排了实训现场教学,这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了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