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类

旅游服务类

首页>>学校介绍>>专业设置>>旅游服务类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点击量: 发表时间:2024/7/1 10:45:21 发表人:教务处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2024级)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旅游服务与管理(7401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展览场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高星级饭店、高档度假村、主题饭店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旅行社服务旅游企业服务及其他同类企业餐饮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

1

导游员

 

普通话资格证书

“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初级证书

 

旅游景区、会展中心讲解、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接待

2

展览讲解员

3

景区讲解员

4

旅行社计调员

旅行社门市接待、线路设计和推广营销

5

前厅服务员

普通话资格证书

1+X餐饮运行管理初级证书

 

 

 

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公关营销部管理与服务

6

客房服务员

7

餐厅服务员

8

茶艺师

茶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服务的人员

9

咖啡师

咖啡馆、西餐厅、酒吧从事咖啡制作调配服务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备主动、热情、周到、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

3.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5.乐于与人交往,具有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遵守旅游行业和饭店行业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优雅的形象气质。

7.具有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的意识。

8.具备适应行业变化、在旅游服务和饭店职业道路自我提升的潜质。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旅游业知识和旅行社运营知识,熟悉各部门分工,能胜任旅行社基层岗位,达到岗位服务要求。

2.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知识和服务心理学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3.掌握汉语相关知识,能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服务,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4.能使用英语进行一般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

5.具有解决问题、处理突发事故、组织控制等职业能力,遇到突发事故临危不乱和救助旅游者的职业道德。

6.取得导游、旅游咨询师、旅游计调师、景区讲解员、展览讲解员、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等1或2种职业资格证书。

7.能识别高星级饭店各种产品,熟悉各部门分工,能运用主要服务用语。

8.具有饭店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礼仪知识、健康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和酒水知识。

9.能描述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以之为准则维护宾客、饭店和自身的利益。

10.能参与高星级饭店的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等部门服务接待与运营,能娴熟地完成住宿、餐饮、会议等服务项目的工作。

11.能熟练使用饭店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办公等软件对客服务,处理相关电子资料。

12.能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能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满足宾客个性化的要求。

专业(技能)方向—旅行社导游、计调、景区讲解

1.掌握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业务知识,能开展带团业务。

2.掌握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人文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3.掌握旅游应急处理知识,能处理旅游突发事件。

4.掌握旅游电子商务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工作。

专业(技能)方向—前厅、客房、餐厅服务员

1.具有酒店设备安全使用及日常维护与保养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使用、指导使用、日常维护相关客用设施设备的能力。

2.具备在饭店服务、运营与管理工作中处理常规问题及一般非常规问题的能力,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3.掌握酒店加盟与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美团、饿了么、同城外卖等网络媒介推广餐饮产品。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旅游管理、研学旅游与管理

本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八、课程结构

 

 







文本框: 公共关系基础



  旅游心理学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信息技术人文素养、体育与健康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综合实训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企业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语文

(基础模块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06

2

数学

(基础模块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中职课程内容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4

3

英语

基础模块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健全的心理智能,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   

180

4

思想政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开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216

5

历史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 年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2

6

人文素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甘肃地理教学大纲》开设,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甘肃,了解甘肃的地理、地貌、矿产资源、风土人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甘肃省的概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加知识储备。

(2)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甘肃历史教学大纲》开设,让学生了解甘肃省的发展历史,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欣赏音乐。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教学大纲》开设,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美术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欣赏美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44

7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重点介绍了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六个模块。本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实例介绍了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并在每章后安排习题和上机实验。

72

8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80

 

(二)专业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公共关系基础

提高学生公共关系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礼仪修养。培养能够站在企业全局观的视角运用公共关系的方法开展高水平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108

2

应用文写作基础

掌握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应用文文种的种类。在写作实践的基础上,找出应用文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具备举一反三的写作能力

108

3

导游实务

掌握合格导游员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掌握导游员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熟知旅游常识;能独立开展导游服务,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应对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和游客的特殊需求,为将来从事导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72

4

导游基础知识

了解中国历史、旅游地理、民族民俗、古代建筑、古代园林、饮食文化、文学艺术、风物特产相关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在讲解和对客表达中的文化内涵;掌握对文学艺术、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的基本赏析能力;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能帮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了解和尊重当地民俗和宗教

72

5

旅游政策法规

解旅游政策法规体系,树立法治思维与行业规范意识掌握旅游行业核心法规条款,能依法处理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合规运营与风险防范能力,为从事旅游行业奠定法律基础掌握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义务及事故处理流程。能知道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与游客疏散、救援法律规范。熟知旅游保险的种类、投保要求及理赔流程。

72

6

旅游概论

了解旅游相关理论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旅游业性质、构成、特点意义和作用,了解世界、我国旅游业的调控政策和最新旅游发展动态,能在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服务、管理和决策

72

7

中国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相关理论;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知识,能熟知中国著名景区景点。了解国内主要旅游地的分区知识;能简介国内主要旅游地概况及当地主要旅游资源特色;掌握国内著名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介绍技能,能够为游客推荐跨地区的旅游线路产品

72

8

旅游文化

掌握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淳朴自然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巧夺天工的园林与建筑、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流光溢彩的旅游诗文。

72

9

旅游职业礼仪与交往

掌握礼貌礼节的概述、个人形象的塑造、日常交往的礼仪、国际交往礼仪及岗位礼仪等,提升自我形象和个人修养。

36

10

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

了解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地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常识,掌握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学会在服务中尊重客源地的风俗习惯,能够为不同国家、地区的游客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

36

11

旅行社运营实务

了解旅旅行社日常运营常识;掌握国际、国内旅行社的发展实际;会运用旅游知识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

72

12

旅游心理学

了解心理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常用理论知识,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进行旅游服务

36

13

旅游基础

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简史、旅游业概况、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旅游基础知识掌握导游服务规程、职业道德及语言、带团等专业技能熟悉旅行社、饭店等旅游常识与出入境、交通等相关知识能运用讲解与应变技巧完成导游服务并引导文明旅游。

144

 

 

(三)综合实训

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训,实训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综合实训,增强学生对旅游企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培育沟通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学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参加顶岗实习、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普通话导游:实训课时108,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来安排具体实施和管理,考核结果计入学期末成绩评定,比重应占40%。

酒店服务:实训课时108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来安排具体实施和管理,考核结果计入学期末成绩评定,比重应占40%。

西餐宴会摆台:实训课时108,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来安排具体实施和管理,考核结果计入学期末成绩评定,比重应占40%。

中华茶艺:实训课时108,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来安排具体实施和管理,考核结果计入学期末成绩评定,比重应占40%。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40周,其中每学期教学时间18周(含复习考试),每周为30学时,3年总学时数2700学时。公共基础课按照教务处下发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方案》执行。第三学期开展顶岗实习,第二、四、五学期每周安排专业综合实训6节,授课内容为技能大赛项目辅导、1+X证书取证辅导、学生基础技能训练

安排军训与入学教育、毕业考核与毕业教育各1周。军训与入学教育安排在第一学期第一周,毕业考核与毕业教育安排在第学期。

将劳动教育课融入综合实训课程。各专业综合实训课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提高职业素养。另外每学期安排2课时劳动教育讲座4课时劳动实践教育。每学期安排专题安全教育,其中40%课时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其他60%课时教师授课时融入职业安全教育。

全校各专业统一公共基础课程与课时安排,统一使用教材。

(二)教学安排建议

2024 旅游服务与管理  专业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方案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教材版本

主编

ISBN编码

学时

各学期学时分配



1

2

3

4

5

6


公  共  基  础  课

语文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于黔勋

9787040523003

306

3


顶岗实习

3

4

4


语文(基础模块)下(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于黔勋

9787040522983


3


语文(拓展模块)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迎真

9787040522921




数学

数学(基础模块)上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静

9787040562590

234

2

2


3

3


数学(基础模块)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静

9787040562606



3


英语

英语基础模块1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雯

9787040563344

180

2

2


2

2


英语基础模块2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雯

9787040563351



2


思想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待定



216

2



3

3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江苏大学出版社

罗勇智  刘厚房

9787568414197


2



职业道德与法治

江苏大学出版社

张娜陈龙王明强

9787040523027





哲学与人生(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霁

9787040544374



2


历史

中国历史




72

2






世界历史





2





人文素养

甘肃地理

甘肃人民出版社

学科组

9787226049730

144




2

2


甘肃历史

甘肃人民出版社

学科组

9787226049709



2


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媛媛 高洁

9787040562729

1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礼宾 梁玖

9787040562712


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维祥

9787040562699

72

2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维祥

9787040562705


2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金梅

9787040562736

180

2

2

2

2

2


公共基础课时小计

1404

16

16

14

16

16


占课时比例(%)

50%

53%

53%

47%

53%

53%


专    业  课

1

公共关系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宝水

9787040530520

108




2

4


2

应用文写作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金英

9787040581706

108




2

4


3

导游实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雁

9787040516814

72



4




4

导游基础知识

高等教育出版社

范运铭

9787040352979

72


4





5

旅游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琥

9787040533590

72



4




6

旅游基础

航空工业出版社

对口升学考试命题研究组

9787515608572

144




4

4


6

旅游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邵世刚

9787040428421

72

4






7

中国旅游地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芦爱英

9787040580617

72

4






8

旅游文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伊华光

9787040560541

72

4






9

旅游职业礼仪与交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杨

9787040542868

36



2




10

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

高等教育出版社

鞠海虹

9787040425826

36





2


11

旅行社运营实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波

9787040549027

72


4





12

旅游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志毅

9787040521931

36

2






综合实训课时

324

0

6

6

6

0


专业课课时小计

972

14

14

16

14

 14


占课时比例(%)

36%

47%

47%

53%

47%

47%


总计课时数

2700

30

30

30

30

30


课程门数

20

12

10

9

9

10


1.心理健康、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礼仪以讲座形式进行;

2.劳动教育课每学期以讲座形式2课时,以劳动实践形式开展4课时;

3.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每周安排6课时综合实训;

4.第三学期开展定岗实习;

4.古诗百首赏析通过语文课教学完成,作为早读主要内容巩固强化.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人文素养、历史为必修课,按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开设。学校还可根据需要,开设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此外,学校还可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公共基础课应着重人格修养、文化陶冶及艺术鉴赏,并应注意与专业知识相配合,尤应兼顾与核心课程的相融,以期培养学生基本核心能力。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专业技能课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业核心课教学应以实践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以配合就业与继续进修的需求,并兼顾培养学生创造思考、问题解决、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使学生具有就业或继续进修所需基本技能。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安排,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二)教学管理

结合专业实际,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时将改革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改革促进育人综合水平全面提升。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创造条件。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编订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实训、评价考核,携手管理,合作育人。

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专业教学指导实施方案,规范教学实施。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监控,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确保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严格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新职业、新技术;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对标岗位要求,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开展个性化评价,提升评价科学性与时效性。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关注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安全、文明、环保等职业意识。

(二)评价主体

1.学生自评:学生基于学习目标,通过反思学习过程、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升自我认知与学习主动性。

2.组内互评:以项目任务或实训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评价协作能力、任务完成质量,培养团队合作与批判性思维。

3.教师评价:专业教师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学习态度进行全面评价。

4.企业导师评价:邀请旅游企业专家,依据岗位实际需求,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进行现场考核。

5.社会参与评价: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社会对学生学习成果、职业发展潜力的反馈。

(三)评价方式

1.形成性评价(占比60%

 通过多元化手段持续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学习效果测试(20%):以单元或模块为单位,通过笔试、在线测试等形式考核知识掌握程度,侧重理论应用与概念理解。表现性评价(20%):结合情景模拟、项目实操,评价学生技能应用、沟通表达及临场应变能力。即时性评价(10%):教师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训操作中,对学生参与度、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即时反馈。档案记录(10%):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收录作业、实训报告、竞赛成果、实践活动记录等,动态反映学习成长轨迹。

2.终结性评价(占比30%

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综合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掌握水平。理论笔试(10%考查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地理等核心课程理论知识,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实操考核(20%根据课程性质设计考核内容。

3.增值评价(占比10%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与潜力发展,通过对比入学基础与阶段性成果,分析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成长变化,鼓励个性化发展。

(四)评价标准

将安全规范、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环保理念等职业素养融入评价指标,如导游服务中文明用语、突发事件处理的规范性,研学旅行中的责任意识等。对接旅游新业态岗位需求,细化考核指标。例如,智慧旅游方向增设数字化工具使用评价;研学旅行方向增加课程设计、学生管理能力评价将导游资格证、研学旅行指导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评价,实现学业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互通。

(五)评价实施流程

按工作流程划分学习任务,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由指导教师或企业导师检查验收,给出阶段性成绩。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针对性开展个性化辅导。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学生代表参与评价反馈会议,推动教学方案迭代升级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具备教学、实训、展示、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实现产教学用一体。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应建立选择标准和考核标准,在当地优势或领先旅行社、景区企业中选择、确定。

 

(一)校内实训基地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功  能

设备名称

1

模拟导游实训室

导游业务实务训练、营销计调实务训练

服务礼仪训练、景区管理仿真模拟实训

虚拟现实多媒体导游实训教学软件

2

前厅实训室

酒店前厅接待业务训练

酒店管理仿真模拟实训

总台柜台、世界时钟、吧椅等配套设施

3

客房实训室

中式铺床训练、饭店前厅模拟实训

1.2m床、床头柜及配套相关床上用品。

4

中餐宴会摆台实训室

酒店业务实务训练

酒店管理仿真模拟实训

小型中餐厅配套设施

5

西餐宴会摆台实训室

酒店业务实务训练

酒店管理仿真模拟实训

小型西餐厅配套设施

6

茶艺实训室

茶具和茶叶的识别训练;茶具的使用训练;茶叶的泡制和基本茶道训练 

茶台、茶具、茶叶、博古架、饮水机等设备

7

校内公园

景区景点讲解

校内

8

彩塑研习所

景区景点讲解

校内

9

咖啡实训室

咖啡制作展示与技能竞赛

咖啡机咖啡豆、冲泡机等

10

插花实训室

插花展示与竞赛

花卉插花工具与花瓶

 

(二)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功能

1

4A级景区

导游讲解、地陪

2

**大景区

导游讲解、地陪

3

市域外景区

导游讲解、地陪

4

**旅行社

团队接待业务、旅行社计调

5

**湿地公园

导游讲解、地陪

6

**市博物馆

义务讲解员

7

**民俗博物馆

义务讲解员

8

**文化创意产业园

讲解员、研学导师

9

**旅游文化公司

景区景点导游

10

**酒店

前厅、餐厅服务员

十四、专业师资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4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5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良好的师德关注学生发展,熟悉教学规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教学改革意识。

专业技能课教师应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熟悉酒店管理、旅行社、旅游景区主要对客服务岗位工作流程,具备教学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能力。

专任教师应主动前往星级饭店、餐饮集团、旅行社、旅游景区、各类展馆、文博院馆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每两年的专业实践期不少于两个月。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坚持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原则,通过进修培训、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竞赛、参与企业项目等方式,提高教师综合能力。通过3年努力,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在省内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有影响力的高水准的教学团队。

1.专业建设工作组

组长:  杨国俊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赵斌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

副组长:吴江蓉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务处主任

张高略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成员: 

李金娟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教研室主任

罗丽萍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陈婧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丁娟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白雪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2.校外兼职教师

张英华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教授

吕开伟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1+X考评员

何玉静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技能大赛评委

胡文婷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技能大赛评委

3.企业指导教师

杨晓萍    酒泉富康天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杨玲花    肃州区新光明大酒店副总经理

黄婵      酒泉市博物馆讲解员

辛月      酒泉民俗物馆讲解员

余小芳    天宝大景区讲解员

王洁      西汉酒泉胜迹讲解员

温雅琴    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研学旅行指导师

(二)教学设施

专业教室基本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依据国家标准与规范,结合行业标准与实践,公共基础课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书目》,专业课教材版本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国家规划教材的必须使用国家规划教材。

2.校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

依托学校精品课程网站,本专业已经建立课程网站,目前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方案、微课、PPT课件、案例集、习题集、视频资料;同时还建有《旅游地理》《民俗文化》《酒店精编案例》《餐饮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资源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导游基础》http://172.17.8.53:1082/#!home

《餐厅服务与管理》http://172.17.8.53:1080/#!home

《酒店服务案例精编》http://172.17.8.53:1084/#!home

《旅游地理》http://172.17.8.53:1086/#!home

3.资源网站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NationalHome?redirect=%2F&code&state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https://zyk.icve.com.cn/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网:http://www.chinaskills-jsw.org/

中国导游网:http://www.chinaguidenet.com/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http://************************

 4.学习强国APP、微游甘肃APP、VR美丽中国

(四)教学方法

1.工学结合、证融通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加大理实一体、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的校内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内容及要求融入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育训结合,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合。

2.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围绕家国情怀,使课程思政教学有向度、有力度、有序度地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崇尚科学、推动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念。增强学生服务现代文旅产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智慧旅游创新思维。

3.信息多元、沉浸旅游。依托课程资源库、希沃授课助手、3D环幕、AR云游、线上博物馆、快手直播、石墨文档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问题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创设线上线下混合、虚实融合的翻转课堂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把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实现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

十五、其他

(一)本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本区域旅游类人才发展需求,经过旅游行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的多次调研、深入探讨、反复论证和修订,特制定本方案。

(二)本方案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学校多年的办学经验,进行多次修订,调整优化定稿。

(三)本方案经旅游农经教研室讨论并审定,于20239月统一开始实施。